03

把“我必须”换成“我可以” 心理老师教你高考“翻篇”心态和呼吸秘籍 2025年06月06日

高考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,更是一场心理韧性的修炼。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,从容应对这场“青春的考验”?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漳州三中心理教师杨滨妮认为“轻松应考四法”与“情绪调节三策略”可以助力考生实现思维升级——把“我必须”换成“我可以”。

轻松应考四法:像运动员一样“专注下一程”

杨滨妮说,轻松应考四法,一是物理隔离,切断“对答案”的诱惑。走出考场后,如果有同学拉着你讨论题目,笑着说“等全考完再复盘呀,现在想它影响下一场呢”,礼貌拒绝后快速离开人群;

二是心理暗示,给大脑“下指令”。在走出考场的路上可以默默对自己说“语文(或某科)已经翻篇了,不管考得如何,分数都固定了,现在该为下一科蓄力。想象大脑有个“删除键”,按下后,上一场的所有细节,哪怕是没答好的题都被清空,只保留“下一场需要用到的知识”;

三是快速切换,用“过渡动作”转移注意力。买瓶喜欢的饮料喝,或听一首节奏轻快的歌,通过味觉、听觉刺激让大脑跳出“考试模式”。拿出下一场的复习资料时,不看难题,只看整理好的“基础知识点清单”(比如英语介词搭配、化学方程式),用“熟悉的内容”建立新的专注点;

四是拒绝内耗,接受“不完美”的常态。可以告诉自己:“没有谁能在高考中每科都超常发挥,遇到不会的题太正常了,只要把会做的题做好就赢了。”如果忍不住回想错题,就问自己:“现在想这个,能让分数变高吗?”答案显然是“不能”,那就立刻打住,把精力留给“能改变的事”。

杨滨妮说,把精力留给下一科,就像运动员一样“专注下一程”。比如跑步比赛中,跑完100米后不会一直纠结刚才的起跑是否完美,而是马上调整呼吸准备下一段冲刺。高考也一样,每一科都是独立的“赛程”,只有放下上一段的包袱,才能在下一段跑出更好的节奏。

情绪调节三策略:给大脑注入“冷静剂”

杨滨妮给出的高考情绪调节三策略:一是深呼吸,如果考试时突然感到心慌,别硬扛。可以尝试握紧拳头再松开,同时用“4—4—6呼吸法”调整状态,具体是鼻子吸气4秒,屏息4秒,嘴巴呼气6秒,通过这种自助调节呼吸的方式可以快速平复心跳,让大脑恢复清醒;

二是准备一个小本子,高考期间每天花几分钟记录自己的心情,这样能有效缓解情绪;

三是积极想象,“开启心理预演”。考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在考场行云流水地答题。这种“心理预演”能提升在实际考试中的表现,当积极想象考试过程“一切顺利”时,大脑也会记住这种成功的体验,到真正考试时,这些成功的体验会帮助考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。

☉本报记者 苏水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