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资料图片)

未满16周岁学生骑行电动车属违法行为 漳州交警供图
随着电动自行车(以下简称“电动车”)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电动车作为日常的代步工具。原本属于成年人的交通工具,如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未成年人“车主”。在一些学校附近路段,经常能看到不少穿着校服、骑着电动车上下学的未成年人,两人合骑、不戴头盔、逆向行驶等现象屡见不鲜。这些面孔稚嫩的“老手”飞奔在路上,成了马路上一道另类的“风景”。那么,未成年人真的可以骑电动车出行吗?
现象
骑行方便受学生家长默许
“我们家住西边,孩子在东边上学,以前骑自行车要半个多小时,换了电动车,路上时间缩短了一半,确实方便了很多。”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,由于工作时间冲突没法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,就给孩子购置了一辆体积较小的电动车。“孩子个头一米七,当时嘱咐孩子注意安全慢点开,没有考虑到年龄的问题。”
“我们学校就有不少初中生自己骑电动车上学,之前还有学生因为雨天骑电动车在路上摔了,更有九年级哥哥姐姐用电动车带着七年级弟弟妹妹上学的场景。”在高新区教书的林老师告诉记者,学校在这方面三令五申,多次强调学生不要骑电动车上学,可是依然有不少孩子不当回事。这些骑电动车上学的孩子,多数也得到家长的默许。
除了家长提供电动车外,共享电动车也是不少学生出行的选择。共享电动车在市场上早已出现多年,扫码可骑的方式便捷了群众的生活。对于没有电动车的未成年人而言,如果拥有一部智能手机,也能“轻松”骑行。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面上运行的共享电动车品牌包括D咚出行、毛驴出行、美团、哈啰单车等近十种品牌,每种品牌的共享电动车都在车身标注“未满16周岁禁止骑行”的字眼。
“你未满16岁,无法使用助力车。”在经过姓名身份证号输入、人脸识别认证等一系列步骤后,刚参加完中考的小刘同学还是没法扫码开锁。记者借小刘同学的手机,对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共享电动车品牌进行多次扫码后发现,美团、哈啰、滴滴青桔等品牌的电动车,用16岁以下未成年人身份证注册的手机无法扫开。
不过,共享电动车扫码依靠智能手机,一旦学生手机中登录的账户绑定了家长身份证号,依然能够扫码开锁共享电动车。
提醒
未满16周岁骑行电动车属违法行为
记者了解到,“学校离家远、出行不方便”成了很多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客观原因。与此同时,追求新奇、喜欢攀比,认为拥有一辆外形炫酷、马力强劲的电动车,能让自己显得有面子,这也是不少学生喜欢骑电动车上学的原因所在。
那么,未成年人是否能骑电动车上学呢?其实,我国早有相关法律条例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,驾驶电动自行车须年满16周岁。此外,超标的电动三轮车、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,属于机动车范畴,驾驶人必须年满18周岁且取得相应的驾驶证。
芗城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宣传中队指导员卢雅婷表示,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,自控能力不足且安全意识薄弱,面对突发事件没有足够应变能力,再加上学生年轻气盛,骑车速度较快,甚至伴随着一些危险行为,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。一旦出现事故,责任主要由监护人承担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未成年人违法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,应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监护人承担责任。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,可以减轻责任。
为此,卢雅婷提醒广大家长、学生,学生过暑假,“安全”不放假。保护未成年人的出行安全,监护人必须把好安全“第一关”,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,时刻提醒未成年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。同时,一些共享电动车的品牌方也要加强自查自纠,对骑行用户认证系统进行完善,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,共同为未成年人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
■本报记者 刘健宁
实 习 生 廖文慧 郝嘉彤